良醫

防疫日常7實用貼士 癌症糖尿病患者為健康把關

(香港訊)兩位專科醫生不約而同強調,暫時沒有臨床數據顯示,上述兩類患者特別容易中招,患者切勿因為擔心疫情兼且認為醫院、診所屬高危地方而不按時覆診取藥,甚至諱疾忌醫,可能對本身病情、身體狀況造成更大影響!

Advertisement

與其擔心病毒來襲,不如細讀醫生提供的7個抗疫日常實用貼士,因應需要隨時實戰,正面積極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如何分辨副作用

ADVERTISEMENT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下,對癌症病人來說確實是百上加斤、多一重挑戰!”養和醫院副院長、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梁憲孫醫生分享,疫情下不乏病人查詢和表示擔心,尤其是在化療、電療過程中,不少病人會出現發燒等症狀,如何分辨是治療後的副作用或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呢?

以下4個貼士必須要注意:

1.療程後發燒疑“中招” 立即求醫勿延誤

“接受化療、電療或標靶治療後,部分病人偶爾都會出現發燒情況,在現時疫情下,的確會令治療變得更複雜。”

他表示,若癌症病人出現發燒,切忌擔心“中招”,而選擇逃避到醫院,必須立即求醫。 “我們會先安排懷疑有發燒的病人進入隔離區,然後再進行病毒測試,期間有機會延誤了原定的化療或電療程序,但一切待確診為陰性後才再進行療程會較為適合。”

若不幸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有機會先要面對肺炎的治療和風險,故有可能要先中斷癌症治療,對病情難免有影響,但醫生會為病人做最適當的安排。

2.肺癌、血癌、淋巴癌患者   抵抗力低別外出

“癌症患者中,其中肺癌或癌病已擴散至肺部的患者,還有血癌(淋巴癌、白血病等)患者都屬較為高危人士,必須小心防疫!”

他闡釋,肺癌或已擴散至肺部的患者本身肺功能已較為遜色,而血癌患者由於在療程所用的藥會令他們的抵抗力再下降,因此會容易受普通病毒、細菌,甚至現時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個別病人若因為白血球數量低,醫生或會處方‘升白針’,以盡快提升白血球的數量。若免疫力過低,醫生或有需要為病人注射丙種球蛋白,以提升病人的抵抗力。 ”梁醫生更建議這類患者在疫情期間,除了基本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常洗手外,更應盡量減少外出和參加公眾活動,若有任何發燒或不適症狀,應盡快求醫。

3.化療、電療療程應持續進行  勿耽誤病情

“正在進行電療、化療的患者,可以延遲或減少治療次數,避免經常出入醫院嗎?相信未必適合。”

梁醫生深明在疫情肆虐下,任何人都不希望出入醫院等高危地方,但他提醒癌症患者,切勿擅自停藥或延遲治療,應盡早跟醫生商討有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案選擇,例如修正部分針藥改為口服藥物,但並非適合每一個病人。“切忌因疫情影響治療進程,若因此耽誤癌症病情,對身體的影響更難預計。”

4.初確診、治療中或康復者  忌太大壓力

“疫症下,癌症病人必須要小心,但切勿太擔心,因精神壓力大反而不利治療和康復,最重要是好好保護自己。”

梁醫生慶幸的是,雖然至今未接觸癌症患者受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個案,但即使如此亦不能掉以輕心,無論對初確診、治療中或已康復的癌症患者,可能擔心癌症的變化、治療的副作用, 加上新疫症的感染等,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可以理解。

“癌症患者首要是做好一切保護自己的措施,不妨將自己的憂慮或懷疑告知醫生,讓醫生為患者作出最合適的安排,例如藥物的幫助、轉介臨床心理專家等,共同積極面對病情和疫情。”

糖尿病人篇

首要控制血糖  穩定情緒為上策

2月初,廣東省和香港先後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死亡個案,兩位患者同樣患有糖尿病,莫非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中招”?

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盧國榮醫生強調,現階段暫未有任何實證顯示,糖尿病人會容易受此病毒感染,不過,若患者不幸受感染,其出現危重症的機會較大,因此防疫和控糖工作都絕對不能忽視。

◆易生併發症 個人衛生須做足

“糖尿病人較容易出現併發症,一旦受感染,其出現危重症的機會的確較大。”

盧醫生表示,本身有糖尿病並不代表其受感染的機會較大,關鍵取決於個人防疫措施和個人衛生是否做得足夠。

“據一項研究指出,1000多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案例中,一般人出現危重個案約有15至20%,而糖尿病患者則有25至30%。若糖尿病患者同時有其他疾病,如心臟病或腎病等,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會更大。”

一旦糖尿病患者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他表示,治療方案包括用藥、劑量等都跟一般病者無異,惟若病人有腎功能問題,則要再作調整。

要減低感染機會,他建議,糖尿病患者必須做足防疫的基本措施外,更重要的是保持社交距離,如減少參與聚會、避免接觸有疫症病史或其緊密接觸等人士。 “不過,適量的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同樣重要。患者可到戶外做運動,盡量保持人與人之間2米的距離,對身心健康都有幫助。”

◆覆診、按時服藥 免血糖失控  輕鬆心情抗疫

“勿過分擔心疫情,因為緊張會影響睡眠質素,令體內類固醇升高,這樣會影響血糖水平,引致免疫系統變差。”

盧醫生不諱言,以往患者以65歲以上人士佔多數,但近10年已有年輕化趨勢,約2、3成的患者在40歲或之前確診有糖尿病。 “年輕患者由於他們身體器官功能始終較長者佳,出現併發症或病情危重的機會相對較小,但並不表示年輕患者可以掉以輕心。”

疫情持續,不少糖尿病人擔心要出入醫院、診所等高危地方易受感染,但盧醫生強調,無論長者或年輕糖尿病人都必須依時覆診和服藥,才能夠好好控制血糖,更切勿諱疾忌醫,延誤病情。 “現時醫院和診所都會做好分流措施,以減低病人交叉感染風險。”他叮囑患者,千萬不要自行停藥,並要按時監察血糖,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指數。

◆保持正面不鬆懈  為將來流感做足預防

未來疫情走向難以預估,但盧醫生寄語長期病患者,應留意下一個或年底流感季節的到來。 “當疫情過了一段時間後,一般人的防疫意識便會開始鬆懈,但長期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要繼續小心防疫外,更建議要每年註射流感疫苗,為自己做足預防,以減低患上流感的機會和其嚴重性。”他鼓勵患者要保持正面、積極心態為健康把關。

防疫飲食篇

長期病患儲糧 吃出抵抗力

防疫時期,不少人都會購買罐頭、即快熟面等“儲糧”,但對於癌症和糖尿病人,香港營養師協會對外事務主任、澳洲註冊營養師林思為則認為,一般罐頭、快熟面,或精製、加工等食物,均含高鈉、高脂肪和防腐劑,其營養價值不高,加上醃製品在加工或烹煮過程中,更有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因此並非患者的理想選擇。

以下有“營”食物不妨參考,或可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癌症病人>攝取足夠蛋白質 製造抗體

◆潤濕、軟腍食物:患頭頸癌或因為治療而出現口腔潰爛、吞嚥困難等情況的癌症病人,可選擇進食較濕潤、軟身的飯或粉麵。

◆蛋白質食物:肉類、雞蛋等食物,有助吸收蛋白質。

◆容易消化和吞嚥食物:可選擇牛奶、豆奶、豆腐、雞蛋等。癌症病人如攝取營養不足的話,也可飲用營養奶、營養飲品作補充。

◆罐頭食物:可選豆類或魚類,如沙甸魚含優質脂肪酸,建議選鈉質成分較低的。

◆急凍食物:可選擇如肉類、菜類等。

◆清淡食物:少吃濃味或辛辣的食物。

糖尿患者保血糖穩定 實踐多樣化飲食

◆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如全穀類食物,包括紅米、糙米、藜麥、蕎麥麵、全麥或黑麥包等。

◆新鮮食物:選擇新鮮的肉類和蔬果。

◆維持免疫力的食物:攝取各種微量營養素有助維持免疫力,如維他命A、C、D、E、鋅、鐵和硒。這些微量營養素可從海鮮、雞、牛、豬等肉類中攝取。

其他貼士

◆維他命D:一些高脂肪的魚如三文魚、吞拿魚、雞蛋黃等含維他命D,有助身體製造抗體和白血球等免疫細胞,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

◆曬太陽:每日10至15分鐘,有助身體製造維他命D。

◆少吃生冷食物:病人的抵抗力較差,不宜吃生冷食物,特別是魚生、沙律等,避免細菌感染。

◆素食:若為素食者,可選豆腐、雞蛋、果仁等食物。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