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清明追思2】父子與時並進 紙紮祭品花樣多

來自檳城的紙紮師傅高明福製作紙紮祭品逾40年,憑著精巧的手藝製出各種與實物相似度接近的紙紮祭品。兒子高永傑也繼承了父親的好手藝,不但懂製作各種紙紮祭品,也擅長製作紙神像。父子倆以巧手聯合打造出的各種紙紮祭品,供人們用來祭祀祖先,供奉神明。

Advertisement

燒紙錢和紙紮品來供奉神明或祭祀祖先是華人的傳統習俗。每逢清明節,可見許多人家準備了紙錢和各種紙紮品來祭祖,讓在泉下的祖先能領會子孫們的孝心。

坐落在檳城五條路的“358亞福糊紙店”由現年63歲的紙紮師傅高明福創辦。他自少年時期,每當下課後,就向一名檳城紙紮師傅──已故王師傅學習紙紮手藝。20歲以後,他全職從事紙紮事業直到今天,仍在勞作。

ADVERTISEMENT

他的手藝精巧,多年來積了不少熟客,每逢清明節,很多顧客都跟他訂製紙紮祭品祭祖。

他一般會用3天來製作與體積與實物對等紙紮躺椅和風扇,乍看之下,幾可亂真品,當微風吹來時,紙紮風扇還會隨風轉動!

他所製作的紙紮祭品主要的材料有紙、竹、線和漿糊。多年的經驗也教會了他,用麵粉煮的漿糊黏性比較強,為使紙紮祭品更穩固,他從不使用市售的漿糊。

他說,製作紙紮祭品的步驟很多,包括剖竹、削竹蔑、骨架製作、紙張裁切、黏貼、設計和裝飾紙紮等工序。這也是一種將紮製、貼糊、剪紙與彩繪等技藝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

“因製作紙紮祭品的步驟繁多,若同時間接到很多訂單,我們就得每天直落工作,趕工製作。因此,學習和從事紙紮行業的,得具備深厚興趣及不介意付出很多耐心。”

他從事紙紮業逾40年,從未想過轉行。“我20歲開始製作紙紮用品,只要我的雙手依舊靈活,我依然會繼續製作。”他也將這門手藝傳承給兒子高永傑,希望這項傳統手藝可以世代相傳。

從小與父分憂

磨練精湛手藝

現年35歲的高永傑從10歲開始就跟著父親高明福學習紙紮手藝,一直是父親的得力助手。“幼時,父親是孤身作業,因此我從小就到店裡幫忙他。”

如今即便高明福有工人分擔工作,他也依然協助父親,而且手藝越來越精湛。“小時候,我常幫忙父親黏貼紙紮,無形中培養出我對紙紮手藝的濃厚興趣。”

這對父子常應顧客要求特別製作紙紮祭品,除了清明節比較多人訂製的紙紮躺椅和風扇,他們也為顧客製作紙紮屋、針車、腳車、摩多、汽車、手杖、輪椅、吉他、玩具、轎子和紙紮替身等等,都是依據真實物品的尺寸製作而成。

他們很少製作紙衣和紙鞋,那是因為有很多神料店都會從中國進口。除非有顧客要求訂製款式和設計獨特的紙衣或紙鞋,他們才會製作。

獲博物館收藏

高永傑說,眾多紙紮祭品之中,製作過程比較浩大的是紙紮屋,而這也多是喪府的要求,此外,中元普度也會用上紙紮屋作祭品。

高明福的手藝精巧,曾多次根據實體重型摩多的比例,製作出此種類型的紙紮摩哆,也曾邀請一名朋友製作紙紮頭盔,構造和外形都維妙維肖。

高永傑的手藝日益精進,但他始終認為父親是他心中最出色的紙紮師傅。他拿出手機出示一張舊照片。“這是父親於1988年製作的實物比例相同的紙紮人和摩多,最令我們自豪的是,當年英國一家博物館收藏了父親製作的這一套紙紮祭品,直到如今依然完好如初。”

為製作紙神像

赴台觀摩取經

除了協助父親製作紙紮祭品,高永傑也愛製作紙神像,例如濟公。去年他曾使用竹、紙和布料製作了一尊高24吋的濟公神像,再請師妹幫忙為濟公的臉部繪上五官表情,使神像更顯活靈活現。

他是受父親的一名同業朋友鼓勵,逐漸對紙神像大感興趣。為了鑽研紙神像,也曾去過台灣參考當地的師傅的作品。

“我覺得製作紙神像比紙紮祭品的難度更高。那是因為製作紙紮祭品有真實的物品供參考,而製作紙神像並非只是參考神明圖片,就可以做得很傳神。除了精巧的手藝,也須具備豐富的想像力,還有你的感情、你的真心來製作,才能將神像的神韻和形態完美地呈現出來。”

高永傑曾應神廟組織的要求,特別製作了天公座,供神誕慶典所用。曾經也有顧客要求他製作紙神像,安放在住家供奉。

付出感情心思

卻是他人無法模仿

“製作任何紙紮祭品,都有箇中的難度,任何祭品都可以模仿製作,但是紙紮師傅在製作過程中所付出的感情和用心,卻是他人無法模仿的。”高永傑說。

高永傑曾製作民俗傳說中的一對神衹——黑白無常(又稱大爺伯和二爺伯),他們一黑一白,象徵一陰一陽。白臉且穿白衣的大爺伯身材高瘦,黑臉且穿黑衣的二爺伯則身材矮胖,高永傑都可以用紙將祂們的形態呈現出來。當中讓他覺得挑戰性比較高的是,祂們的服飾,必須呈現出猶如布料服飾的效果。

他也曾用紙和布製作孝子爺像,為求逼真,他用真的麻布來製作服裝,突出其哭喪著臉的表情,使孝子爺的形象更傳神。

紙紮品祭祖先

盼其豐衣足食

高永傑說,華人子孫在清明節時燒紙紮祭品給祖先,除了緬懷追思,也相信祖先可以在另一個世界收到這些祭品,象徵豐衣足食,子孫可以為此感到安心。

除了清明節,平日高家父子也會應客戶要求製作紙紮祭品來祭祀往生者,還有每逢農曆七月中元節,是他們非常忙碌的時段,因為他們要為顧客製作大型紙紮大士爺像來進行普度儀式。

懂多一點:

有人當手工藝品來收藏

根據資料記載,古時古人會為帝王和貴族等權貴逝者舉行盛大的喪禮,並將實體物、活家禽、活僕人陪同權貴逝者下葬。

漢代後期,人們不再用實物陪葬,改以陶製的明器如建築物、家禽和僕人等等代之。

宋代以後,人們改成用燒紙製的紙糊明器(又稱紙紮祭品)來祭祀往生者和神明。如今,在華人的各傳統節日、宗教儀式和葬禮,例如清明節、中元節、神誕慶典等,人們都以燒紙紮祭品來進行祭祀儀式。

舊時,每逢清明節,人們以燒紙錢來祭祀祖先。隨著時代的演變,市場上生產出各式各樣的紙紮祭品。於是,清明節人們不只燒紙錢祭祖,也燒各種紙紮祭品來祭祀祖先。

現今紙紮祭品的種類多樣,有神像、人像(例如紙紮仆人和金童玉女)、建築物(例如房子、別墅、豪宅)、交通工具(例如汽車、腳車、摩多)、電器(例如電視機和風扇)、食物、日常用品等等。紙紮業也與時並進,製作出紙紮電腦和手機等紙製科技產品,今年更推出了防疫口罩,巧思別具。

如今,紙紮手藝已成為華人的珍貴手藝之一。紙紮用品除了用作祭祀,也有外國博物館和收藏家當作手工藝品來欣賞。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