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傷口護理防治法(下)】傷口護理員 供不應求 瞭解防治法免受苦

目前大馬的糖尿病患居亞洲之冠,並在世界排行榜居亞。

在醫生洗傷口護理的臨床上,糖尿病人就佔了90%左右;根據資料顯示,全球每30秒就有一名糖尿病人面對截肢命運!

Advertisement

(吉隆坡訊)糖尿病友去到截肢地步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由於足部出現傷口時沒有獲得好好護理。

傷口護理科醫生冼偉良(Clement Limus Apong)指出,很多人有了傷口若非不當一回事,就是找不到懂得護理傷口的專門人員。

“老實說,大馬並沒有太多對傷口有專業知識的護理人員。儘管近年政府已在各州大型醫院開設了傷口護理的部門,但還是供不應求。很多病患只能循私人途徑求助。”

上門洗傷口收費上百

ADVERTISEMENT

有了傷口就必需經常清洗。洗傷口並不容易,而且並非三兩次就能完成。尤其慢性傷口,至少要花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來護理。目前市面也有提供護士上門洗傷口的服務,據悉收費每次至少150至200令吉或以上。

無論是由家人載送到診所洗傷口或請人上門服務,長期來說,時間和經濟對家屬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因此有必要對各種傷口的防治法有所認識,以讓自己或家屬免於傷口之苦。

冼偉良指出,大馬人最普遍的傷口就是糖尿病足和褥瘡,另外就是較鮮為人知的靜脈潰瘍。且讓他為我們講解這3種傷口的防治法。

靜脈潰瘍

讓血回流身體其他部位 靜脈潰瘍須包繃帶

靜脈曲張(Varicose veins)的高風險群通常是久站者。例如銷售員、教師、廚房員工或保安員等。由於長時間站立,血流囤積在下肢難以回流,久而久之就會靜脈曲張。

婦女洗傷口整年不癒

另一高風險者就是孕婦,尤其懷孕次數超過3次,每次懷胎,腹部的壓力過大,血液去到下肢再回流就不順暢,使至周遭細胞在血液循環不良的環境下生存,形成靜脈曲張後又不小心損傷了,就很容易造成潰瘍。

“靜脈潰瘍通常發生在小腿下方。傷口一般不深,但敏感度卻很高,觸碰到會非常疼痛。而且不容易治得好。這也是屬於慢性傷口之一。”

因此要預防就避免站立過久。至於要讓傷口癒合也需有訣竅。他分享其中一個病例:有個婦女由於靜脈潰瘍出現小小的洞孔。她去政府醫院洗傷口洗了足足一年,情況還是沒有改善。

原來院方只替她把傷口清洗就算了。其實這種傷口要用彈性很強的繃帶來包紮,並要紮上4層,作用是逼使囤積在下肢的血液回流到身體其他部位。他替病患護理了三、四個星期,傷口就完全癒合了。

糖尿病足

受傷流血沒感覺 小傷口也須醫治

為何糖尿病患的傷口很難癒合?冼偉良指出,那是因為糖尿病會破壞神經線使之失去感覺。尤其是腳,踢到東西不會痛,受傷流血也不知道;糖尿病還會損壞血管,當傷口出現時,免疫系統難以去達傷口範圍殺滅細菌,導至細菌有機會在傷口繁殖。與此同時,血管損壞血流不達,也難以在傷口周遭培養出新細胞。新肉不能成長,傷口就很難癒合。

“糖尿病最容易破壞微細血管,尤其遍佈很多微細血管的腳趾,因此糖尿病足一般會從腳趾或腳板開始損傷。”

每年讓醫生檢查腳

如何防止傷口?冼偉良給予以下建議:

1.第一步要控制好血糖,就能減少損壞血管。

2.每天洗澡後要檢查雙腳的腳板以及腳趾間隙,看看有沒有損傷。檢查後就抹潤膚露。因為糖尿病會破壞汗腺和皮脂腺,使病患不會出汗也不會分泌油脂,所以皮膚會非常乾燥,進而容易皸裂,讓細菌有機可乘。只有把腳部滋潤好,保持皮膚的彈性和韌度,就不容易有傷口。

3.建議買一雙糖尿病人的專用鞋來穿。穿拖鞋或涼鞋把腳趾外露,對糖尿病人很危險。尤其走在戶外,即使觸及玻璃碎或其他尖銳物也不知道。因為嚴重糖尿病會破壞雙腳的神經線,使敏銳度大減。糖尿病鞋是採用特別原料製作,把整隻腳包裹,即使有碰撞也能吸受撞擊力,不容易造成傷口。

4.每年最少一次讓醫生檢查腳。醫生會採用微絲線 ( monofilament )去刺激病患的腳,以檢測其敏感度,藉此了解神經線被損壞的程度。必要時,醫生也會配給藥物服食,以降低神經線的損壞率。

糖尿病患即使有很輕微的傷口都不建議自行處理,因為這些傷口可以在一兩天內惡化得很快,必需要找對糖尿病有認識的醫務人員來處理。

糖尿病人不能泡溫泉

“一旦足部有了傷口,首要控制血糖指數,要定時吃藥,營養要足夠。其次是減少行動,不要給患處增加壓力。並要找一名傷口護理醫生來配合治療。”

冼偉良提點說,有一些活動是糖尿病人絕對不宜的。例如浸溫泉。泡浸在眾人共用的水裡,若有傷口就很容易感染細菌。而且糖尿病人的腳比較不敏感甚至沒感覺,如果不小心把腳置在灼熱的石頭上,又感覺不出石頭的熱度就有可能被炙傷;還有不宜去公園踩石子做腳底按摩。一些石子又尖銳又小,把身體重量集中在一顆小石上,形成的壓力更大,就很容易造成傷口。

曾有個糖尿病病人的腳原本沒事,有次去泰國做腳底按摩,按摩師用一根比拇指粗獷的短木枝按摩他的腳底。過後要上巴士時,後面的團友看到有大量的血從他鞋子流出來,才知道他受傷了,立刻幫他止血。但這個病人卻完全沒感覺已經受傷。

此外也不能用一般人的方法來處理傷口。有個病人原本只在腳尾趾有個小傷口,因時常滲液,朋友建議用吹風筒吹乾,他聽信了。由於想快點把腳趾吹乾,就把熱度調高。吹了三、四次,結果竟然把其餘原本好好的4根腳趾也給吹“黑”了。那是因為他的腳趾對熱度失去感覺,細胞被吹風筒的熱氣烤死了,結果這些腳趾都要截掉。

褥瘡

靠病人長肉癒合耗時 負壓傷口療法最理想

褥瘡也叫壓瘡。顧名思義即是長時間睡在床褥上被身體重力“壓”出來的。高風險群包括中風、意外或脊椎手術失敗導至癱瘓,嚴重的柏金遜症或老人痴呆症患者等。由於長期保持同一姿勢躺在床上,身體的重量壓着細胞和微細血管,血流不能通暢的供及養份和氧氣,導至細胞慢慢缺氧死掉,進而腐爛造成傷口。

冼偉良指出,褥瘡很容易形成,只是家屬鮮少有這方面的知識,因此類似病人中,幾乎10個中有9個都生褥瘡。

褥瘡較常發生在骨頭突出的部位。尤其是脊椎骨下方靠近臀部,再來就是盤骨左右兩旁。

“當同一姿勢長時間躺臥時,受創的部位就開始發紅。如果姿勢兩天都沒有變動,受創部位就會轉變成灰色。但這只是表面看到的情況,其實內在已損壞了。褥瘡的傷口就好比倒置的冰淇淋錐形杯。我們表面看到的傷口只是杯底,內在腐爛的範圍卻可以達到杯口這麼大。因此當裡面腐爛並液化之後,就會自行造成傷口排出來。而表面已呈灰色的皮膚也已非常薄弱,即使沒有弄損,它都會自行爆裂。”

傷口可深至10公分以上

褥瘡的傷口可以很深。

冼偉良見識過的傷口有深約10公分以上,足以放進一整個拳頭還有旋轉的空間。

有些甚至還可看到內部的筋膜和脊椎骨。

“對於褥瘡的處理法,是先用手術刀割開外層後,並作順時鐘檢查和清理,從12點的方向開始清除腐爛的組織,過後再到3點、6點及9點的方向逐一把每個角落的腐爛組織清除得乾乾淨淨。再把手術刀塞進去測量,才能知道傷口究竟有多大多深。”

“當傷口處理乾淨後,如果可以直接使用真空負壓傷口治療法是最理想的。不然要靠病人自行增長新肉平復傷口就得花很長時間。尤其這種時候的病患一般都難以進食,不能攝取到足夠營養,也可能處在貧血狀態中,即使花上一整年都不敢保証傷口能否癒合。”

皮膚保持乾爽房間通風

至於如何預防褥瘡?冼偉良提供以下建議:

1.病人在癱瘓後,只要躺着不動,很快就會長褥瘡。因此家屬必需每兩個小時替病人翻轉身體。例如從平臥轉去左或右邊側臥。

2,建議買一張波紋床墊(ripple mattress)讓病人睡。這是可充氣的氣泡墊,每數分鐘會局部充氣使一邊的泡墊脹起,把躺臥者推動去另一邊。過一段時間又會從另一邊充氣脹起,把病人推往先前的一邊。如此交替充氣並自動把病人的身體來回推動,作用就是不讓病人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躺臥。但縱然使用波紋床墊,家屬依然要勤於替病人翻轉身體,如此就能大大減少長褥瘡的機會。

3.有些家屬為了不想病患長時間臥床而讓他斜坐。但要留意不能斜坐超過40度。不然病患上半身的重量就會壓到下身,反而促使長褥瘡的風險。

4.這類病人多數使用紙尿片。由於大小便的毒素會侵蝕皮膚,加上長期重壓,因此會使該範圍的皮膚更容易腐爛和長褥瘡。因此要經常替病人更換紙尿片,也要清洗相關部位以保持乾淨衛生。

5.病人躺臥處最好能通風。皮膚也要保持乾爽和滋潤。如果環境焗悶使皮膚過於潮濕,就會泛白起縐,增加長褥瘡風險。

懂多一點

清除死細胞 傷口不發臭

如果病人長褥瘡後,因經濟問題沒能力使用真空負壓治療法,冼偉良建議最低限度都要找傷口護理醫生做一個小手術,把死去的細胞與腐爛組織清除,讓傷口處理乾淨。家人也比較容易照顧,傷口亦不會發臭。

此外,家屬每一兩天就要替病患清洗傷口一次。要用慢性傷口專用的清洗液,洗乾淨後往傷口塞進紗布,每一兩天要更換一次。期間不宜洗澡只能抹身。最起碼每兩個星期或一個月讓傷口護理醫生或護士檢查一次即可。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