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無故聲沙或久不癒 女比男易患甲狀腺病

(吉隆坡訊)甲狀腺是分泌調節生長的激素,可促進新陳代謝,也提供身體能量。一旦甲狀腺失去功能時,雖然未必與癌症有直接關係,還是令人感到擔心。尤其甲狀腺腫大,其功能卻正常或看似沒有問題,這才叫人忐忑不安。

Advertisement

國大醫藥中心乳房及內分泌外科顧問羅海扎教授(Rohaizak Muhammad)指出,當進行驗血時,報告會顯示一切正常,但這不代表沒有甲狀腺問題,所以,患者需要做進一步檢驗,即超聲波檢查。

他表示,有關檢查可以觀察甲狀腺是否處於過度活躍或不活躍狀態,此檢查可找出無法用肉眼看到的東西。如果可以配合做穿刺切片,可以得到更好的檢驗結果。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治療方式就是服用藥物或提供激素以製造所缺乏的甲狀腺素(thyroxine)。

ADVERTISEMENT

“患上與甲狀腺相關的疾病相當普遍,尤其是女生,女和男的患者比例是4:1。每4個進行超聲波檢查者,其中一人身體會發出警訊,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如果發現頸部有腫塊,而且有呼吸較困難、發出鼻鼾聲的次數增多,甚至發出奇怪聲音,可能是甲狀腺的問題了。再來,如果發現頸部左邊腫大,吞嚥食物時,似乎有東西的存在,這是比較明顯的症狀。如果腫塊在深處,患者就很難發現它的存在,所以必須用超聲檢查。”

腫大影響 聲帶受損

他說,較讓人擔憂的狀況是“變聲”,即聲音沙啞,也就是說聲帶受損了,這是因為甲狀腺腫大而導致的,也可能是癌腫瘤。

“然而,來到這個情況時,也不必慌張,因為導致聲音沙啞的因素很多,可能是大聲喊到聲音沙啞,傷風也會導致聲音沙啞,不過這些情況是短暫的。”

“如果發現自己的聲音沙啞狀況未見好轉,甚至沒有任何原因或無緣無故聲音沙啞,這時候真的要注意了。有關的腫瘤即便小顆,也會破壞有關的神經。”

他提到,胸骨後甲狀腺腫(retrosternal goiter)隱藏在胸內,可引發各種問題,而且,難以發現它的存在。一旦被發現時,為時已晚,一般是通過X光檢驗被發現。這個時候,我們會勸病人接受切除手術。

他總結說,病人如果覺得沒有吞嚥的問題、沒有變聲,只感覺有1至2公分小腫塊,那麼,應該再進行驗血,然後做甲狀腺功能檢查、超聲波檢查。如果在超聲波檢查中發現狀況,則必須做穿刺切片檢驗。若報告結果讓人擔憂,會建議病人進行手術。

“當然不是所有個案都需要手術,但如果你發現頸項有腫塊,而這腫塊卻不會導致任何問題,可以靜觀其變,因為選擇割除腫塊,手術後會留下疤痕。”

切除兩邊甲狀腺 需長期服藥物

羅海扎說,進行手術時,醫生會切除一邊的甲狀腺,由另一邊的甲狀腺繼續操作,這種情況就不需服用藥物。如果將兩邊的甲狀腺切除,則需長期口服甲狀腺素藥物,每日口服1粒或2粒。如果是癌症的話(視癌症的種類而定),病人要做進一步的治療,即放射碘(radioiodine)治療。

“醫生可以透過內窺鏡從腋下開刀進行甲狀腺的切除,這種手術已進行了20年,雖然不會留下疤痕,不過當你觸摸腋下的皮下組織,會覺得跟平時的觸感不一樣。”

手術切斷神經 不能吞嚥

他指出,很多人會很擔心甲狀腺手術,他們主要擔心聲帶的神經受損,這種風險確實存在。試想想,神經與聲帶緊密相連的,當我們切除甲狀腺時,這些神經會纏繞一起,如果再將它們一起拉起來,即便沒有動刀,都會損傷。不過這是暫時性,日後可以痊癒的。

“在進行手術時,神經可能因為拉扯突然斷了或不小心切斷,聲帶受損問題會是永久性的,終身聲音沙啞。由於聲帶不能閉合,神經失去功能,會導致不能吞嚥抑或吞嚥時會嗆到的問題。”

他提醒,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醫生會使用術中神經監測儀(intraoperative nerve monitoring),就是在病人喉部放入帶有電擊的氣管插管以刺激神經,然後在施手術拉起甲狀腺時,可以透過熒幕觀察神經,當神經被拉得緊繃時,我們會加以注意。

“這種儀器很適合新手醫生使用,由於他們經驗不足,可一邊透過該儀器觀察神經,一邊進行手術,同時也適合處理棘手的病例。在大馬,這台儀器目前只有國大醫藥中心擁有,至今已有四五年使用的經驗。”

頸腫吞嚥卡 應警覺

罹甲狀腺癌機率高

唱紅“蘭花草”及“蝸牛與黃鸝鳥”等民歌的資深玉女歌手銀霞,最近證實罹患甲狀腺癌。

醫生表示,甲狀腺癌10年存活率高約85%到95%,但復發率也高,術後需持續追蹤。但也有脖子腫脹到無法吞嚥的病人因延遲治療,術後一個月就過世。因此,提高警覺,妥善治療,才是保命之道。

外科醫生陳育賢表示,甲狀腺癌危險因子以家族史佔最高,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或甲狀腺有慢性發炎問題者,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發生年齡層有二階段,一為小於20歲年輕人,一為60歲以上長者。

明顯症狀 頸部腫脹

陳育賢說,甲狀腺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根據腫瘤大小決定甲狀腺全切或半切。再根據切下的腫瘤化驗惡性度,考量是否讓病人再做碘131放射治療。

陳育賢指出,甲狀腺癌的明顯症狀就是頸部腫脹不適,用摸的就可以發現硬塊,當硬塊變大就可能影響吞嚥。但最常見的門診病人多是例行健康檢查時發現,也因為腫瘤比較小及早期,經妥善治療,整體存活率高,復發率低。

不過,很多脖子腫塊並不是腫瘤,而是結節。

陳育賢指出,甲狀腺結節常見於女性,可能和荷爾蒙有關,年紀愈大愈常見。過去研究發現,接受超音波檢查的50歲以上女性,幾乎五成以上都有甲狀腺結節,但其中會演變成甲狀腺癌症者,大概只有5%。

陳育賢說,甲狀腺結節要視大小,邊緣規則性或有無鈣化,來判定是要追蹤或做細胞學檢查,通常建議大於2公分就要做細胞學檢查其惡性度,並做手術切除,避免影響呼吸及吞嚥困難。

雖然甲狀腺結節常見發生於女性,但陳育賢提醒,男性有甲狀腺結節,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會反而較高,目前原因不明,但男性要特別注意;尤其是結節摸起來硬硬的,跟旁邊組織黏較緊不能動,罹癌機會高。

陳育賢說,曾有遇過一位病人,1年前健檢時就發現2公分甲狀腺結節,且細胞學檢查結果“怪怪的”,提醒接受手術。病人因害怕手術拖延,再來就醫時,結節不只轉為癌症,也長大到4公分,呼吸困難也難吞嚥,聲音沙啞又爆瘦。

建議納入 健檢選項

陳育賢提醒,當自己摸到頸部腫塊,且發生吞嚥困難,一定要快到醫院找專科醫生確診問題。另建議40歲以上者,將甲狀腺檢查納入例行健康檢查選項。

陳育賢也呼吁,甲狀腺是人體發電廠,其分泌的荷爾蒙可維持人體新陳代謝及生殖器官健康的重要功能,需好好愛護,多吃新鮮蔬果,避免加工魚肉製品,才能維持甲狀腺健康。

保護喉返神經 降低風險

使用術中神經監測儀的好處:

在進行甲狀腺手術時,使用術中神經監測儀可以保護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並降低手術風險。

可降低喉返神經麻痺的發生率

可以發現隱藏受損的喉返神經

在採用微創方式治療甲狀腺和甲狀腺癌時,會更具信心。

檢查解剖前後的神經完整性

監測肌電圖(EMG)以幫助控制操作和解剖過程中盡量減少神經損傷

對迷走神經(vagus nerve)持續性偵測,可以即時了解神經功能的反饋。

外科醫生使用術中神經監測儀可協助定位和識別喉返神經、迷走神經或其它易受損的運動神經,尤其對格雷夫斯病和復發性甲狀腺疾病具挑戰性的疾病更為重要。

預測術後神經功能。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