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救人先後次序 流血未必危急 檢查氣道最重要

看香港街頭衝突愈演愈烈,催淚煙、亂棍、火光、槍聲不止出現在遊行示威中。

Advertisement

在一片狼藉中,有人呼吸困難、有人睜不開眼、有人被打至動彈不得、有人血流披面,有人暈倒……。

誰受傷最重?誰的生命受威脅?救人緩急先後次序,如何判斷?

ADVERTISEMENT

傷後1小時搶救存活率高

問:何謂搶救創傷黃金1小時?

鍾:現時搶救嚴重創傷者做得最好的國家是美國,這方面很易理解,因為美國經歷過越戰、韓戰,加上國內槍傷個案很多,所以較其他地區更有系統。而搶救嚴重創傷者的黃金1小時說法,源自1983年美國一份文獻指出,受嚴重創傷致死的個案,可劃分為3個死亡高峰期,50%人即時死亡,30%在傷後1小時內死亡,20%會在傷後1至2星期內於深切治療部死亡。

通過這份醫學調查,歸納出若可在嚴重創傷者受傷後,1小時內做好適當的搶救,例如將傷者的含氧量、呼吸、血壓回復至正常,就可以提升傷者的存活率,將創傷後遺症減低。

ABCD原則避免爭辯

問:搶救創傷病人時,前線醫護人員首先要做什麼?

鍾:無論是外科醫生、骨科醫生或急症科醫生,都曾接受Advanced Life Support課程訓練,這好比一套不同專科醫生的共同語言,讓各醫生一埋位就知道應該如何搶救創傷者,不用爭拗。

而在面對一個傷者時,醫生會根據ABCD的原則,順序去處理傷者的問題。A是Airway(氣道),B是Breathing(呼吸),C是Circulation(血液循環),而D則是Disability(精神狀態及活動能力)。

傷眼先確保ABCD無事

問:傷者明明眼部嚴重受傷,為何要先檢查ABCD?

鍾:作為前線醫護人員,搶救創傷者時最重要是降低傷者的性命危險,所以即使傷者眼部嚴重受創、被硬物打破頭顱出血,我們也要先確保ABCD無事。以早前一名女士眼部嚴重受創事件為例,前線醫護人員真正關心的是破碎的顴骨或大量出血,有沒有阻塞氣道或呼吸?出血有沒有令腦部缺氧?如發現ABCD其中一方面有問題,我們便會先處理這些問題,例如將傷者側臥,避免平躺時舌頭向後移或血液流入氣道,之後才將傷者送院進一步治療。

鄭:一般人在面對嚴重創傷者時,注意力可能會落在大量出血上,而忽視了其他更重要的問題,例如傷者表面上頭部受創,但更嚴重的問題是傷及頸椎,如胡亂移動傷者或為他按壓止血,反而有可能進一步令傷者的頸椎、脊椎受創,所以如不懂得診斷傷勢,最好還是盡快找醫護人員檢查。

和傷者聊天 斷定傷勢

問:現場沒有醫療器材,如何判斷哪個傷者要優先處理?

鍾:創傷者很多時候未必能夠告訴醫護人員身體狀況,所以醫護人員必須自己找原因。這裏面涉及一個重要的分流(Triage)概念。Triage源自法文(Trier),在軍事分流(Military Triage)上,其原則是將士兵創傷分門別類,盡快醫好傷兵讓他們重投戰線。而在Civilian Triage上,就是以最有限資源拯救最多的人。

最簡單的方法是和傷者聊天,例如詢問他的名字、年齡、居住地區、現在是朝早或夜晚等,如傷者對答如流且沒有氣喘,便代表ABCD各方面的問題都不大,可以稍後處理。

因為如傷者可答到完整句子,他的氣道及呼吸便應沒有阻塞;清醒作答亦代表腦部血液循環正常,血壓及腦創等問題都不大。不過,如傷者無法回答問題又或失去知覺,醫護人員便會根據ABCD順序逐一為傷者檢查。

懂多一點

大量創傷個案 家才是重災區

最近香港示威活動不絕,導致出現大量創傷個案。不過,家庭醫生鄭志文指出,其實大部分創傷意外並非發生於街頭,家居才是“重災區”。

他說,很多人忽視家居陷阱,因為家中存在不同年齡成員,同一個家居設計或擺設,會對特定群組成員產生危險。

“家裏有小朋友,家長可能會較易想到潛在的危險,例如摺桌摺椅容易夾傷小朋友,門會夾手或撞傷頭;但其實,長者也容易受傷,例如選用的地板太跣,浴室台階設計太高等,都易令長者失平衡跌倒。”

另外,隨着小朋友年齡增長,活動能力增強,令原本安全的家居出現新危機,例如以往無法攀爬的高位,現在已可以爬上去等。要預防家居受傷風險,他建議家長必須不時審視家居環境,而在添置新的家具或擺設時,亦要細心評估,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