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調整心態 做好防護 助孩子快樂復課

教育部早前宣佈讓各年級學生將分階段復課。孩子們準備好回校上課,適應新常態的校園生活了嗎?家長們又是否放心孩子回校上課?心理治療師李馨君鼓勵家長調整好心態,培養孩子戴口罩、勤洗手和維持社交距離等新常態,並與校方多溝通與合作,協助孩子適應復課後的校園生活。

經歷逾3個月行管期停課之後,中五和中六考試班學生率先於6月24日,幼兒園和學前教育班於7月1日復課,接着還有其他年級學生行將復課。

Advertisement

但是,學生們已逾3個月沒到校上課,而且復課後得適應新常態和趕上學習進度,這令有些家長擔憂孩子難以適應。

心理治療師兼“共頻”大腦和心理訓練中心創辦人李馨君經常協助家長處理親子課題,也具有提供兒童和青少年心理輔導的豐富經驗。她育有兩名分別13歲和10歲的孩子,因此為人父母者對孩子復課而生的焦慮心情她能感同身受。

李馨君表示,3歲至6歲的幼齡孩子復課後,家長應多關注孩子的適應能力。幼齡孩子可能會因過去逾3個月長時間待在家,可能會難以適應新常態校園生活,以及與同學間的良好互動。

助孩子適應校園新常態

ADVERTISEMENT

“不同性格的幼童對於‘開學’和‘復課’的適應能力有所不同。尤其是那些缺乏安全感、依附心比較強、敏感和容易感到害怕的孩子,對每逢週六、週日休息兩天,週一得回校上課時多會出現哭鬧或鬧情緒的情況。停課時間越長,他們對回校上課這回事越容易感到害怕。”

若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以上的情況,擔心孩子難以適應,李馨君建議家長與校方商討,在復課之前抽出一天時間陪同孩子回校適應新常態校園生活,幫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待復課日到來時比較容易適應。

“如果家長無法在復課日之前,陪同孩子回校適應環境,那我建議家長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遊戲,由家長來扮演老師,模擬新常態校園生活,協助孩子適應復課後的校園生活。”

此外,校方在協助幼齡孩子適應新常態校園生活上也扮演重要角色。根據她的了解,有不少幼兒園和學前教育班的老師在行管期間一直與家長維持密切聯繫,讓家長了解復課後的標準作業程序的細節。

據李馨君所知,本地有老師有將其他國家復課情況的照片如戴口罩和面罩、在課室裡維持社交距離上課的照片傳了給家長和學生作參考,讓大家可以做好心理準備。

“復課之前,家長應先在家裡培養孩子戴口罩、勤洗手和維持社交距離的習慣,以便復課後孩子回到學校上課比較容易適應。”

長時間戴口罩並不是件舒服的事,李馨君說,有些自我意識比較強的孩子不願意配合,若家長觀察到孩子有抗拒戴口罩的心態,應該多與孩子溝通,讓他們了解在非常時期,戴口罩是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道理。

過度焦慮

影響孩子心情

李馨君既是心理治療師也是母親,因此深刻體會到為人父母的不容易,尤其是在非常時期得陪伴孩子適應新常態。

“我接獲不少家長來電傾訴。行管期剛實施時,有些家長因為孩子停課長時間待在家,而擔心他們的學業受影響。如今,各年級學生即將分階級復課,家長又擔心孩子難以適應新常態,跟不上學習進度。”

她說,家長得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若過度焦慮,也會影響孩子的心情,加大他們的壓力。

“只要不影響正常睡眠、飲食和生活作息,家長存有焦慮的心態是正常的。然而,若發現自己容易過度焦慮和擔心,那麼應該找另一方(丈夫或妻子)一起共商對策。

“此外,家長們若對新常態下的校園生活和孩子們的學業存有疑慮,可通過社媒群組與其他家長互相討論,一起尋找對策。”

努力學習

壓力大致失眠

中五和中六生復課後得適應新常態並趕學習進度,還得面對考試和升學壓力,家長們該如何應對?

李馨君建議,家長宜多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復課後的學習進度,若發現跟不上,也毋需發火責罵,家長和老師可為孩子提供補習,協助孩子跟上進度為上策。

李馨君在行管期間也瞭解到不少青少年在家學習的情況。“其實,很多就讀中五、中六的學生在行管期間都很努力地上網課,沒有停止過學習。”除了中五、中六生,她也得知一名就讀中三的學生因擔心學業跟不上而強迫自己上網課學習,卻因壓力過大而失眠。

疫情衝擊情緒 調適心態

李馨君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是全球性“災難”,世界衛生組織在疫情剛爆發時說過,這波疫情會引發人們恐慌和焦慮情緒,呼籲心理治療師要多加注意和協助。

“這場疫情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家長勿給予孩子過大的壓力,反而要更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確保孩子具備良好的心理建設來應對一切。”

李馨君說,無論是高年級孩子或是幼童,其心理狀態都可能會受家中或身邊成人的言行舉止所影響。

“若家長過度接收負面訊息並存有負面心理,經常談論疫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對全球各國造成的負面影響,別以為孩子聽不懂。即便五六歲的孩子,也會感受到成人的情緒,進而影響其心理成長。因此,家長得先調適好自己,以正面的態度共同應對新常態。”

影響重大

拒復課要三思

有家長擔心孩子在復課後,可能面對感染病毒的風險而反對孩子今年復課。對此李馨君認為,若家長有這方面的顧慮,那麼在做此決定之前,須考慮本身在下半年能否在家裡為孩子提供“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協助孩子在課業學習和生活作息方面維持平衡。

“如果家長一方面不讓孩子回校,另一方面又無法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那麼孩子在失去良好的學習環境,再加上缺乏社交生活,可能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嚴重者可能患上幽閉恐懼症。”

李馨君曾接觸過一名年僅14歲的少年。“這名少年因學習上面對困難,於是其父母讓他待在家長達一年沒到學校上課。很不幸地,一年後他出現憂鬱的心理狀態。”

她說,若人類在6個月至9個月之間養成了固定的生活習慣,其中80%已養成的習慣很難被改變,如果強行改變將引起很大的反彈。因此,不讓孩子回校復課的決定,家長需要三思,再三思。

“校方可以不時向家長更新校園狀態,如如何採取防疫衛生措施,以消除家長的顧慮,提升讓孩子復課的信心。”

同理校方

合力解決難題

李馨君表示,家長和校方的關係唇齒相依,尤其是在非常時期更應該彼此合作,多一些包容,共同協助孩子適應復課後的生活。

“有些家長希望校方可以採取更多措施來防疫,同時兼顧到孩子的學業。但是,如今不止是學生,校方也要應對復課後的種種狀況。而且,復課後老師們要處理的事情也很多,因此家長應給予校方多一些配合與諒解。

“家教協會的功用本來就是扮演家長與校方之間的溝通橋樑。若家長對校方的防疫措施有任何意見,也可通過家教協會與校方溝通,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