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從小習武 赴港學拳 梅展松授詠春傳正統

 

Advertisement

自小就熱愛中華武術的梅展松,曾於5年前到香港向詠春拳宗師葉問的次子葉正師傅學習詠春拳,回到檳城後,他秉持“詠春傳正統,華夏振雄風”精神,致力將詠春拳傳授給更多人。

現年41歲的梅展松自幼對學習中華武術有濃厚興趣。9年前,他有意學習詠春拳,便特地前往香港拜見詠春拳宗師葉問的次子葉正,並於2014年再到香港,向葉正學習詠春拳。

ADVERTISEMENT

相傳詠春拳的創始人是嚴詠春,因此,此拳法也被稱為女人拳。梅展松說,那些不曾學習過任何武術的人,若能先學詠春拳,將會比較容易上手,因為與其他武術的拳法相比之下,詠春拳法比較“斯文”。

“葉正師傅曾說,學功夫與靜坐是一樣的,以智慧為主,身手為輔。”

怕被利用行騙 葉正謝絕合照

他說,葉正除了講解得很仔細,也會與徒弟們一起練習。他依然記得第一次與葉正練習黐手時,便已深刻感受到葉正即便已達84歲高齡,但其功力依然深厚。

黐手是詠春拳雙人對練的方法之一,雙方練習攻擊及防守的反應。

“當時,我使出很大的力氣攻擊,但師傅很輕鬆地作出防守手法,就把我打敗了,由此可見,他的功夫很扎實。”

他也發現,葉正因長期練詠春拳,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維持身體重心的穩定性。

“地鐵是香港人常用的公共交通,每當地鐵抵達某一站時會稍微搖晃一下,但葉正搭乘地鐵時,卻可以很穩重地站立,可見長期練功已使身體更具平衡感。”

“我除了向師傳學習詠春拳法,也學習到何謂‘武德’,包括一、孝順父母;二、尊師重道;三、樂於助人;四、勤力練功;五,心要正直。”

他說,葉正除了傳承拳法,也很注重弟子有否傳授正統的詠春拳法給其他人。

“師傅不隨便與人合照,那些只跟他學拳一兩次的人,他都拒絕合照,以免有心人將他們的合照當成行騙工具,在外自稱懂詠春拳法並開班教拳,其實功夫還不深厚,並沒有傳授正統的詠春拳法。我是跟師傅學拳一年後,師傅見我學習認真,才願意與我合照。”

他把葉正的教誨銘記於心,從香港回到檳城後,他秉持着“詠春傳正統,華夏振雄風”的精神,將詠春拳法傳授給本地人。

學功夫須持之以恆

梅展松說,雖然《葉問》有助帶動本地人學習詠春拳。但當電影熱潮一過,人們的熱情冷卻下來,學生人數也變少了。

“目前,在眾學生之中,一名已學拳6年的年輕人是跟我學拳最久的學生。其實,學拳需有恒心,不能因為電影熱潮過了就不學。”

他說,學習詠春拳與學習任何事物都一樣,需用眼睛觀察師傅的拳法,用耳朵聆聽指導。若不明白,務必開口請教師傅。

“有一名五十多歲的專業人士跟我學拳。之前不曾學習過任何武術或功夫,但他很用心並勤於練習,拳法日益精進。”

他在香港學拳時,曾有一名師兄詢問葉正師傅,詠春拳到底要學多久才算精進?當時,師傅回稱:“勤於練習需3年,相等於達到第一等級。再繼續勤於練習,第五年時相等於達到第二等級。持續勤於練習,第七年時再晉升至第三等級,依此類推。學功夫沒有捷徑,必須持之以恆。”

他說,學生學拳原因各異,有者為強身健體,有者用以自衛,而有者則是因為對中華武術有興趣。

他致力於將詠春拳推廣給更多本地人,但他也發現,本地人對學習中華武術的心態,與香港和中國人學拳的態度有所不同。

“在香港和中國,一般人拜師學拳之前,會先瞭解教練‘師承何人?’。相反的,本地人並不注重教練師承何方,而是先詢問‘學費’和‘課程表’。”

因此,他鼓勵本地人學拳之前,先瞭解教練的背景,如此才能學習到正統的拳法。

學無止境常赴港續學

自《葉問》從2008年上映以來,不少本地人因此對學習詠春拳產生興趣,並向梅展松拜師。2015年,當《葉問3》上映時,學生一度達四十多人。

由於學生越來越多,為了能有更廣闊的練拳空間,他便於2011年創辦“檳城葉問詠春拳法學會”,過後,武館曾搬遷三次。

從最初租借檳城發林一座組屋單位充作武館,後來搬遷到浮羅池滑一間排屋。幾年前,他再次將武館遷到喬治市區一間排屋。

“無論是武館的租金和道具,我都自掏腰包承擔費用。我認為功夫是學無止境的,因此,我從未停止學習,並常自費到香港,持續向葉正師傅學拳。”

為了開武館,他承受着莫大的經濟負擔,但還是沒有放棄傳授詠春拳。

後代恐向洋人學拳

現年17歲的潘宇軒雖然不諳中文,但他之前在觀賞《葉問》時見識了詠春拳,並產生興趣。2018年,他開始向梅展松學習詠春拳,迄今已學了超過一年之久。

他認為,語言並不是學習的障礙,梅展松曾以英語指導,他們彼此用英語溝通也沒有問題。

“我學習詠春拳並非為了與人較勁或打鬥,而是想學習一技之長。而且,學拳後我會自我保護的招式,也比從前更有自信。”

梅展松說,2018年時,潘父帶着潘宇軒前來“檳城葉問詠春拳法學會”武館,請他指導兒子。初時,潘宇軒不夠專注,因此難以掌握拳法。經過逾一年的苦練後,終於有所進步,他也為此感到欣慰。

“語言從來不是學拳的絆腳石。還記得我在香港向葉正師傅學拳時,也有一個美國人特地到香港向師傅請教拳法。雖然葉正不諳英語,美國人也不懂廣東話,但這沒有成為阻礙。那是因為拳法也是肢體語言,師傅在傳授拳法給外國人,或是外國人向葉正學拳時都沒有任何隔閡。”

他說,許多洋人因觀賞過中文功夫電影,進而對學習中華武術產生濃厚興趣,他們會特地到香港拜師學拳。因此,葉正除了指導華人子弟,也不吝於將詠春拳法傳授給外國人。那些洋人雖然不諳廣東話,卻很用心勤力練拳。因此,他們的功夫水平,絲毫不遜于華人。

“但是,師傅對有興趣學拳的華人越來越少的現象有所擔憂。他擔心若華人再不好好學習中華武術,下一代的華人子弟恐怕反而得向洋人師傅學習中華武術來。”

鍛煉身體調整姿勢

來自檳城,現年37歲的黃椹鈊之前曾親眼觀賞梅展松表演詠春拳,他認為業餘時間學拳是有益身心的嗜好,於是他向梅展松學詠春拳逾3個月。

“我從事理財規劃,經常得隨身攜帶現金。學拳可讓我學會自衛。此外,我也從中學會待人處事之道。學拳需要一步一腳印,不能抄捷徑,因為欲速則不達,做人做事同樣如此。”

他經常在下班後來武館練習,平日在家也勤練。

“我的工作得經常使用電腦,學拳之後身體不再僵硬,並有助調整正確的姿勢,鍛煉身體。”

學拳後更淡定

日本和臺灣混血兒石井英嗣於2018年4月通過大馬第二家園計劃前來檳城居住,迄今已向梅展松學詠春拳超過一年。

“我在日本居住時,曾在當地觀賞過《葉問》,因此對學習詠春拳產生興趣。”

他曾於中學時期在日本學柔道,並認為柔道和詠春拳有很大的分別。

他說,以前每當他面對突發情況時會手足無措,容易緊張。但自從學習詠春拳之後,他變得更淡定,也更能從容地應對任何突發事件。

詠春適合長者女性

來自檳城,現年50歲的倪瑞坤是一名醫生,他自3年前開始向梅展松學詠春拳。

“一名旅居英國的朋友告訴我,英國洋人很熱衷於學習詠春拳。朋友從網絡上找到梅展松的聯絡電話,並推薦我向梅師父學習。”

他學習詠春拳3年來,身體比從前更強壯,工作效率也比從前好。他認為,詠春拳比較柔和,很適合樂齡人士和女性。因此,他鼓勵其他樂齡者或退休人士也來學習。

男女老幼都可學習

梅展松說,學詠春拳有很多好處,除了可自衛,心態上會更從容淡定,也能鍛煉身體,讓人變得年輕,就像葉正一樣,即使已屆高齡,精神和體能依然很健壯。

“我的學生之中,年齡最大的有五十多歲,最小的只有7歲,男女都有。詠春拳是老少咸宜的拳法,男女都適合,即使八十多歲的樂齡人士也可以學。退休人士學拳不但可以強身健體,同時也可以培養興趣,使自己有精神寄託。”

他是在武館內開班教拳,一班大約10人左右。他也歡迎社區、會館或企業邀請他開班教拳。

他功夫了得,詢及過去有無電影公司找他軋上一角時,他說:“我也很希望有機會在電影裏展現利落的身手,若有功夫電影找我,我也想參與演出,即使只是當‘茄喱菲’也很不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